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7)01-0247-01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需要的基础,是城市卫生服务的重点,是达成每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渠道[1]。国内现阶段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大、中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条件较差。而社区卫生服务互联网不完善,全科大夫紧急短缺,不利于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医学院校的医教研资源和优势很显著,应该是国家社区卫生事业进步的要紧力量[2]。如能有效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既可为社区居民持续提供便捷、经济、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缓解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又能借助自己资源优势提升社区大夫医疗服务水平,还能充分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学校师生提供医疗实践平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3]。但现在医学院校在社区卫生建设方面有哪些用途还没充分发挥,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操作模式。本文主要就我校针对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水平为目的,发挥医学院校人才和资源优势,研究学校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和渠道进行探讨。
1、加大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扩充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大夫队伍
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从业职员工作的积极性,全科大夫缺口非常大。这不只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水平的提升和长远的进步,还很大影响了双向转诊的拓展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4]。我校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医学院校在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全科医学方向班,有针对性的面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输送合格的医疗毕业生。同时发挥学校打造的卫生厅全科医师理论培训基地有哪些用途,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全科医师实践教学培训基地用途,通过为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全科医师考试培训,飞速扩充队伍,为提升社区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打下基础。进而形成全科医师培养―临床再培训―社区实践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对社区卫生机构技术职员进行系统的职位培训,一是按全科医学的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三基三严练习,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技术职员业务能力;二是按期举办专题巡讲,半年或一年制定一次专题讲坛计划,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专家主讲,系统性和前沿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用性相兼顾;三是规范化安排进修学习[5]。对工作年限较长,临床基础较好的骨干医师,安排到附属医院进行专科进修6个月至12个月,以系统学会专科常用技;四是为社区卫生机构大夫打造导师制。形成师带徒式对口培养机制。
2、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及仪器设施均相对不足,怎么样适当的发挥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帮扶用途,打造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从技术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机制,是医学院校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第一要有计划的安排高年资大夫进社区卫生机构轮转,在轮转的同时一对一帮扶培养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职员。
同时健全附属医院专家教授按期到社区卫生机构出诊,如安排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专家按期赴社区卫生机构出诊,如每周安排半天坐诊。专家坐诊主如果解决社区大夫没办法处置的疑难杂症,同时组织专题讲坛,系统传授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办法。通过一至两年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达到提升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目的。
3、合作打造健全的健康教育体系
预防为主是国内卫生事业的主要原则之一,学校预防医学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拓展疾病预防和宣传工作。指导社区卫生技术职员拓展社区健康教育、健康干涉,帮助社区打造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和干涉手段,打造规范化、全程化的健康体系,提升健康教育效果[6]。
通过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依据科学性、规范性和格式性的原则,打造明确系统反映居民个人和家庭健康情况的电子化健康档案系统,既便捷医务职员间进行信息交流,同时也能为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的拓展奠定基础。
4、打造医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平台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基地,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理论常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患者的同情心、对职业态度的认识等内容[7]。为此学校与当地卫生局成立联合指导办公室,负责协调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同拟定管理规范、人才培养策略和临床技能培训策略,把课堂延伸到社区卫生机构,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师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8]。开设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基础课程,如健康教育、心理学、预防医学等课程,让医学生学会入门知识;第二依据临床上容易见到病多发病分类拟定疾病防治计划,如糖尿病防治、高血压防治和冠心病防治等方向,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学生拓展各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心理干涉及按期随访等手段;最后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对医学生拓展临床技能培训,使其可以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临床容易见到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使其在医学生尽快接触医院的医疗环境,通过接触患者打牢医学入门知识,练习与病人交流的技能。
?t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有益于促进医学生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益于知道社会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和预防为主的观念;有益于强化全科医学教育意识,健全自己的常识结构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认识[9]。毕业生就业重压很大,提前让医学生接触社区卫生服务的近况、热门和机会,能够帮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更多的医学生到基层、社区就业[10]。
伴随国内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入,医学院校及部分大型医院均积极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如在“双向转诊”和“大夫培训”等问题上均获得肯定收获。我校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初步打造了医学院校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和思路。但怎么样更好的满足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医学院校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渠道和内涵工作尚需进一步探索。